SRCCS认证辅导-印染厂SRCCS现场审核重点要求解析
印染厂SRCCS现场审核重点要求解析
印染环节作为再生纤维素纺织品生产的核心工序,既是SRCCS(可持续再生纤维素含量标准)中“供应链追溯”与“环境合规”要求的关键载体,也是现场审核的重点与难点区域。相较于纺织行业其他环节,印染厂因涉及原料转化、化学品使用、废水排放等多重风险点,其现场审核更注重“流程闭环”“数据真实”与“操作规范”的三重落地。本文结合SRCCS标准条款与实际审核案例,系统梳理印染厂现场审核的核心要求与核查要点。
一、原料存储与标识:追溯链条的现场起点
SRCCS对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溯源要求贯穿全产业链,印染厂作为原料接收与加工的关键节点,其现场原料管理直接决定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审核核心围绕“物理隔离、清晰标识、账实一致”三大原则展开,杜绝再生料与原生料混放、标识模糊等问题。
在存储区域管理方面,现场需划分独立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存储区,与原生料存储区设置物理隔离(如隔离栏、标识墙),且区域入口需悬挂“SRCCS认证原料专用存储区”醒目标识。存储区内原料需按批次堆放,每批原料旁必须放置标识牌,明确标注原料名称、规格、批次号、供应商名称、可持续认证编号(如FSC证书号)及入厂日期,标识信息需与电子台账及采购单据完全一致。审核人员会随机抽取3-5批原料,核对标识牌信息与上游提供的原料证明文件是否匹配,杜绝“张冠李戴”。
特殊原料管理更需细化。对于纺织消费后回收料(如破碎的废弃衣物纤维),需单独设置密封存储区域,配备防潮、防尘设施,避免原料受污染影响再生属性;存储区需留存原料预处理记录(如清洁、除杂流程记录),现场可通过查看预处理设备运行日志与原料入厂检测报告,验证原料纯度是否符合印染加工要求。某印染厂曾因将消费前废料与消费后废料混放存储,且未单独标识,直接被判定为不符合项,需限期整改后重新审核。

二、生产过程管控:合规性的核心执行环节
印染生产过程是SRCCS标准中“再生纤维素含量保证”“化学品管控”等要求的核心落地场景,审核重点从“设备运行”“工艺记录”“员工操作”三个维度验证合规性,确保生产行为与标准要求一致。
(一)设备与工艺合规性
现场需核查印染设备是否满足再生纤维素纤维加工特性,如染色机需配备精准温控与染料计量系统,避免因设备精度不足导致纤维损伤或染料浪费;同时,设备需张贴操作规范标识,明确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加工参数(如温度、时间、浴比),且实际运行参数需与工艺文件一致。审核人员会调取设备运行记录,对比近一个月内的生产批次数据与工艺文件,验证参数稳定性,杜绝随意调整工艺的情况。
(二)生产记录实时性
每台生产设备需配备纸质或电子运行日志,由操作人员实时记录生产批次号、原料用量、加工时间、关键工艺参数及产品质量检测结果,记录需签字确认且不可涂改。对于电子记录系统,需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且能实现“批次号-原料-设备-操作人员”的全程关联。审核时会随机选取生产批次,从原料领用记录追溯至设备运行日志,再到成品入库记录,形成完整的生产数据链,验证数据一致性。
(三)化学品使用规范
印染环节化学品使用频繁,现场审核需严格对照ZDHC MRSL禁用物质清单,核查所用染料、助剂的合规性。化学品存储区需按“性质分类”原则摆放,酸性与碱性化学品设置隔离间距(不小于1米),且每个化学品容器均张贴中文标签,标注名称、成分、禁用等级及MSDS文件编号。现场需留存化学品领用记录,明确领用数量、用途及领用人,确保“用量与生产批次匹配”。同时,操作人员需能熟练说出常用化学品的安全使用要求,审核人员会通过现场提问或实操演示进行验证。
三、环境治理设施:可持续性的硬性保障
SRCCS将“环境合规”作为核心审核维度,印染厂的废水处理、固废处置设施运行情况是现场审核的“必查项”,重点验证“设施有效运行、数据真实可追溯、排放达标”。
(一)废水处理系统
现场需核查废水处理站是否正常运行,曝气池、沉淀池等关键设施的水位、水质是否符合运行要求;在线监测系统需实时显示pH值、COD、色度等关键指标,且数据需与环保部门联网,确保可实时查询。审核人员会调取近一周的运行日志与第三方检测报告,对比在线监测数据与实验室检测数据的一致性,杜绝数据造假。同时,需核查废水回用系统的运行情况,回用管道需设置明显标识,回用率数据需与生产用水记录匹配,确保达到SRCCS要求的节水目标。
(二)固废与危废处置
印染产生的固废(如边角料、废染料桶)需实行分类存放,再生纤维素边角料需单独收集,标识“可回收再生”,并与合规回收商签订处置协议,现场留存回收单据;危废(如废化学药剂、污泥)需存放于专用危废暂存间,暂存间需具备防渗漏、防雨淋设施,且张贴危废标识与应急预案,危废转移需严格执行“五联单”制度,现场可查近三个月的转移记录。某印染厂因危废暂存间未设置防渗漏托盘,被要求立即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审核。
(三)废气治理设施
定型、烘干等工序产生的废气需配备收集与处理设施(如活性炭吸附装置、UV光氧净化器),现场核查设施运行状态,确保风机、净化装置正常工作;废气排放口需设置采样监测孔,且留存近半年的废气检测报告,证明排放浓度符合当地环保标准。操作人员需定期清理废气处理设施的耗材(如活性炭),现场留存清理记录,明确更换时间与更换量。

四、职业健康与安全:社会责任的现场体现
SRCCS现场审核中,员工职业健康保障的“执行实效”是核查重点,相较于制度文件,更关注现场操作环境与防护措施的落地情况,避免“重形式、轻执行”。
在作业区域防护方面,染色、印花等岗位需配备通风除尘设施,高温岗位(如定型机操作区)需设置降温设备与警示标识;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耐酸碱手套、防毒口罩、护目镜),现场需核查防护用品领用记录与员工佩戴情况,确保“按需发放、规范使用”。对于接触化学品的员工,现场需建立“一人一档”的职业健康档案,包含岗前体检、在岗定期体检报告及职业健康培训记录,审核人员会随机抽取档案进行核查,验证体检频率与培训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应急保障设施也需到位,生产区域需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应急喷淋装置与洗眼器,且定期检查记录完整;现场需张贴应急疏散路线图,每月开展应急演练并留存影像资料,员工需能清晰说明应急处置流程。此外,员工休息区与作业区域需物理分离,休息区配备饮水、降温等基本设施,确保符合劳动保护要求。
五、现场与文件的一致性:认证通过的关键验证
SRCCS现场审核的核心逻辑是“文件与现场双向验证”,避免出现“文件一套、现场一套”的情况。审核人员会将现场核查数据与前期提交的文件资料进行比对,重点验证三大一致性:一是原料标识信息与采购合同、认证文件一致;二是设备运行日志与生产计划、成品检验报告一致;三是环境监测数据与第三方检测报告、环保备案数据一致。
针对印染厂的特殊场景,还会重点核查“再生纤维素含量核算”的现场依据,如每批次原料领用重量、成品产出重量及损耗记录,确保含量核算准确;同时,现场需留存与上下游企业的追溯对接记录,证明供应链信息可有效传递。
结语
印染厂SRCCS现场审核的核心要求可概括为“全流程合规、全数据可溯、全细节落地”。相较于书面文件审核,现场审核更注重实际执行效果,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从设备运行到环境治理,每个环节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审核焦点。印染企业需以SRCCS标准为导向,将合规要求融入日常生产管理,通过“区域分区管理、标识清晰化、记录实时化、操作规范化”等措施,构建全链条的现场合规体系,不仅能顺利通过审核,更能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绿色纺织市场中占据优势。




























18576401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