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S认证辅导-成果到影响力:过程复杂难衡量,需标准化框架保透明可比
以承诺为基石,迈向实际影响力
随着人们对再生实践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各行业、各地区企业的承诺也在迅速增加。尤其是农业食品企业,正公开做出再生农业相关承诺。2024 年,大多数大型食品企业的官网都设有专门页面介绍再生农业(在该行业中,“再生农业” 有时与 “可持续农业” 互换使用),其中很大一部分承诺包含明确的目标及对应的时间节点 [16]。
企业可持续发展承诺会向各利益相关方(从消费者、员工到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及民间社会行动者)传递清晰信号。公开承诺不仅彰显企业领导力,还能建立问责机制,并激励供应链相关方采取行动。目前已有多个企业可持续发展排名与评级项目,其评估依据正是企业的公开承诺。
企业承诺形式多样,涵盖以下几类:
投资类承诺:
“…… 设立再生基金,五年内初始投资 500 万欧元。该基金旨在截至 2025 年,推动 100 万公顷土地转向再生农业实践,重点关注集团核心大宗商品,如羊毛、皮革、羊绒及棉花。”
采购政策类承诺:
“…… 承诺截至 2030 年,将 100% 的羊毛采购来源转向采用再生耕作方式的供应商。”
—— 家族经营服装品牌
“截至 2030 年,用于我们自有品牌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如林产品、棉花)需 100% 来自回收、再生(链接至定义)或可持续采购渠道。”
—— 美国零售企业
支持特定工具、项目或标准类承诺:
“截至 2030 年,通过 RegenX 项目,在北美 1000 万英亩农业用地推广再生农业实践。”
—— 全球食品配料企业
纺织行业拥有巨大机遇:可通过再生农业相关承诺彰显明确的领导力,进而推动行业内形成 “力争上游” 的良性竞争氛围。品牌企业可借助公开承诺提升消费者对再生农业的认知,并影响消费决策,为再生农业体系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持。
从成果到影响力
“成果” 指在有利环境支持下,实施再生农业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包括社会、环境、农场生产力层面的变化,以及政策 / 企业实践层面的调整;“影响力” 则指由这些成果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效应或结果。
在实现预期成果的过程中,进展并非总是线性的;而且当企业从 “做出承诺” 推进到 “采取行动”,再到 “实现绩效成果” 时,过程的复杂性会不断增加。有多种因素会促进或阻碍成果的达成,其中包括市场、天气、政府政策等外部因素。因此,要明确企业哪些活动对长期变革产生了推动作用,难度会越来越大。
此外,衡量成果(绩效)本身也具有挑战性(详见上文 “方法学考量” 部分)。再生农业具有基于具体情境的特性,且定义众多,这导致企业在实现预期成果与影响力的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路径。
标准化的成果框架不仅能为 “成果的含义” 提供通用语言,更重要的是,对于相关声明而言,它能明确支撑可靠监测与验证所需的方法学及指标,从而提升透明度。这一框架有助于确保一致性,为行业数据的互操作性与可比性搭建 “公平竞争环境”,进而增强透明度、建立信任。
通用指标框架(如纺织品交易所的《再生农业成果框架》)可促进合作,助力构建伙伴关系与集体行动,从而分担获取高质量成果数据所需的成本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