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S认证咨询-《材料重要性标准》体系多维度测试:试点、研讨会、实地考察等六大核心环节

发布时间: 2025-10-31
文章来源: TE官网
阅读人数: 5

C. 材料重要性标准制定概述​
C1. 文档摘要​
本摘要详细阐述了试点与研讨会反馈及其对《材料重要性标准》制定的影响,包括该标准各项要求的制定过程以及在全行业实施的验证情况概述。​
C2. 标准要求制定​
《材料重要性标准》的制定以纺织品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对诚信、相关性和持续改进的承诺为基础。自 2021 年启动相关工作以来,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已通过多版草案不断完善,而草案的修订则参考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实际测试结果。这种迭代式方法使标准要求能够根据利益相关方的经验、新兴实践和试点反馈进行调整,确保其在当前供应链环境下既具有相关性,又具备实用性。​
《材料重要性标准》的要求在设定上既具有挑战性,又确保可实现,目标是让每一项要求都清晰明确、可审核,并且能够适配不同材料、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机构。目前,相关支持工具正在开发中,以进一步助力标准的推广应用。随着行业需求的变化,纺织品交易所将持续致力于维护该标准体系的相关性和质量。​
制定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
跨部门协作:纺织品交易所内部各团队(包括标准团队、认证团队、战略团队、气候与自然影响团队以及利益相关方参与团队)的持续协作,确保标准要求在技术严谨性、可审核性和实际适用性之间取得平衡。​
利益相关方意见:除了国际工作组(IWG)的贡献外,标准要求的制定还参考了公开咨询、试点与研讨会的反馈,以及环境科学、化学品管理、动物福利、人权与生计领域专家的意见。2024 年试点与研讨会期间也收集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迭代完善:经过多轮草案修订,吸收经验教训与反馈,提升标准要求的可行性、一致性和清晰度。这种迭代过程旨在制定出既具有挑战性又可实施的要求,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实际运营情况。​
可行性评估:由领域专家、专项咨询和独立分析共同开展可行性评估,对标准要求的可审核性、表述方式进行评估,并优化要求的整体结构。2024 年开展的试点与研讨会进一步测试了这些要求在实际场景中的适用性。​
监测、评估与学习(MEL)框架:已为《材料重要性标准》配套制定了全面的 MEL 框架,该框架将支持对标准实施效果的长期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认证场所数量、采用认证实践的土地面积、不符合项数量以及边缘化生产商的参与情况等。组织层面的 “变革理论” 明确了该标准体系在支持行业目标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从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中汲取经验。MEL 框架的设计旨在为战略学习提供依据,并评估该标准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推动材料生产体系的变革,以及为气候与自然带来有益成果。​


与 ISEAL 标准保持一致:纺织品交易所持续致力于完善自身标准体系,包括采纳《ISEAL 可持续发展体系良好实践准则》。该准则为纺织品交易所在标准制定、认证、监测、评估和学习等组织职能方面的政策与流程提供了基础支撑,确保其标准具备价值性、严谨性、可及性、包容性和透明度。​
C3. 材料重要性标准体系的测试过程​
考虑到全球供应链和材料生产体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纺织品交易所开展了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工作(包括专项专家评审和结构化试点测试),以评估标准要求在实际场景中的表现,而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该测试过程并非依赖一次性咨询,而是强调持续的反馈循环、实地测试以及对行业实际情况的全面审视,为标准完善提供依据。测试过程的核心环节包括:​
试点项目​
2024 年试点阶段设定了两大核心目标:(1)在具有认证项目代表性的多样化条件下,评估《材料重要性标准》要求的可行性和可审核性;(2)收集意见以完善标准实施工具、认证工具及配套体系组件。这些试点项目涵盖了《材料重要性标准》所包含的再生材料和所有动物源材料,使纺织品交易所能够测试标准要求的清晰度、实用性以及与认证的匹配度。​
在动物源材料相关试点中,农场集团管理者和内部审核员积极参与,提供了宝贵反馈。南非和澳大利亚的试点项目还组织了后续线上会议,邀请更多利益相关方就试点测试中存在疑问的特定要求发表意见。重点关注领域包括:​
标准要求及验证方法的清晰度​
对不同材料和场景的适用性​
对试点审核清单的反馈​
关于审核时间、能力和资源可行性的见解​
术语定义(如小型农场、社区农场、副产品再利用)​
试点场所的反馈经过全面审查,为多轮标准完善提供了依据。​


区域研讨会​
2024 年 8 月至 10 月,纺织品交易所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秘鲁、意大利和南非举办了 12 场区域研讨会。这些线下会议使纺织品交易所能够直接与生产商、加工商、农场集团管理者、认证机构和当地协调员(尤其是在大规模咨询中常被忽视的群体)开展互动。​
研讨会讨论内容涉及标准要求的可行性、术语定义、供应链动态以及实施障碍。动物源材料专场研讨会重点关注人权与生计、动物福利和土地管理。参与者对标准要求的实际影响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就要求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分享了见解。​
这些研讨会促进了双向学习:纺织品交易所收集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反馈,参与者则更深入地了解了《材料重要性标准》的愿景和认证路径。研讨会的见解推动了标准要求的调整。​
实地考察与观察性审核​
除试点项目和研讨会外,纺织品交易所还开展了多次实地考察,以观察不同场景下的运营实践。考察活动包括观察性审核和非正式现场巡查,旨在更好地了解基础设施、人员配置和记录保存的差异情况。这些观察结果为完善标准要求表述、审核预期以及开发支持工具提供了依据。​
专家参与及战略协作对齐​
为确保与全球最佳实践保持一致,并挖掘创新机会,纺织品交易所与行业领域专家开展合作,并研究了核心框架。《材料重要性标准》要求的制定参考了供应链溯源、动物福利、环境绩效和人权领域的意见。这种与行业专家的协作对标准要求制定的影响,在 “原则 2” 和 “原则 5” 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原则 2:人权与生计:参考了《联合国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UNGP)、《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UNDRIP)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等国际框架。基于风险的方法确保了标准要求既全面又符合实际场景。​
原则 5:加工场所:以《全球再生标准》(GRS)为基础,纺织品交易所还与服装影响研究院(AII)和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组织(ZDHC)合作,完善了化学品和废水管理要求。目前正推动 1-3 级场所的要求与 Higg 设施环境模块(Higg FEM)保持一致。​
专项推广沟通​
2023 年至 2024 年期间,开展了 100 多次一对一沟通,评估标准要求的可行性、可追溯性和审核准备情况,涉及不同规模的农场、加工商和品牌。​
沟通中产生了许多疑问,尤其是在人权与生计领域。2025 年初,与试点参与者开展了后续推广沟通,分享修订后的标准要求并确认可行性,以增强透明度和响应性。​
此外,还与再生领域的战略利益相关方开展了专项推广沟通,包括与 25 家与纺织品交易所合作的大型纺织品再生企业进行一对一沟通,并通过网络研讨会和咨询期与 200 多家再生领域利益相关方进一步交流以收集反馈。这些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交易证书发放的再生含量阈值、产品宣称的再生含量要求以及再生过程中的化学品使用。​
持续的利益相关方参与​
其他参与方式包括:​
网络研讨会和公开问答环节​
互动圆桌会议和区域研讨会​
公开咨询期(已评审超过 2000 条意见)​
国际工作组(IWG)的迭代反馈​
讨论主题包括场所层面的预期要求、标识标注和认证相关内容。

上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
下一章: RDS认证咨询-《材料重要性标准》(1.0 版)核心内容:定位、目标与长远价值
P
热门项目
opular Item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