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S认证咨询-向绿而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发布时间: 2025-08-22
文章来源: 生态环境部
阅读人数: 3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既是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创新成果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既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的精准把握,更是站在发展全局的长远谋划,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从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层面创新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关系的创新表达。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既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永恒课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基础上,降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党中央提出“双碳”目标,这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必然要求。
  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践要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降碳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减污可以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扩绿可以提高碳汇能力、扩大环境容量,绿色增长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在内容上分别对应应对气候变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转型等工作,方式上降碳、减污是做减法,而扩绿、增长是做加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就是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是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实践深化。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加相得益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显著增多。全国空气质量稳中向好,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较2012年提高28.8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九连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更加鲜明。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1%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推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和钢铁生产体系。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长至28.6%,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53.2%,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超过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稳居世界第一。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超过35%,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渐成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绿色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价值持续彰显。“两山”理念提出20年来,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通道不断拓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三江源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成首个国家植物园。截至2024年,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各地探索形成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和生态市场、生态旅游等实践模式,建成7批共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让良好生态环境释放出无限经济价值。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
  新征程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统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坚持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统领。要完善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要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要系统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责任落实。
  坚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更加注重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推进降碳和减污制度融合。持续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深化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加快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坚持把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作为重点。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因地制宜培育和壮大绿色生产力,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差异化管控,严把环评准入关口,从源头上为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绿色标尺,强化对重点行业布局引导,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加快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用水权、用能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激活资源环境权益市场。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等试点探索,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上一章: 已经是第一章
下一章: GRS认证咨询-探索纺织品交换如何为在整个供应链中追踪纺织废料开辟道路
P
热门项目
opular Items
更多